学生发展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学生发展>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十分钟心理学入门,学会自我心理保健

日期:2009-02-18   责编:   阅读量:619
1、《我是谁?》 我是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中国人叩门,门里人问:“谁?”门外人回答:“我!” 从社会角色角度:我是孩子的母亲。我是单位的员工。我是学生。等等。 人到了3岁就会说“我”。我是张三。我就是我。 有一部小说叫《我是谁?》 人在困惑的时候会自问“我是谁?” 心理学对“我”的解释: ⑴心理活动的3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⑵人格结构的3个“我”:“本我”、“自我”、“超我”。 ⑶s—o—r:接受刺激,个体能客观认知,产生积极反应,使自己的心理、生理同客观环境相适应,形成和谐、平衡的局面,这样、这时的“我”便是心理健康“我”。   2、《何谓心理?》 “心理”的定义。也叫“意识”,有时也指“精神”、“神志”、“心灵”、“灵魂”,从不同角度对它可以有多种解释。在整个的心理活动中,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此三者为心理过程,从心理的机能、功能角度看)和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自我意识系统(此三者为个性,从心理的特征角度看)等现象。 3、《何谓心理健康?》 目前还没有一个严谨的表述,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人脑反映现实是客观的,心理现象符合规律进行,心理与行为无异常。 适应社会环境同时又适应自己的身、心的人,才是健康的人。4点启示:一是躯体健康是片面的,二是没有疾病≠健康,三是十全十美即绝对健康是不存在的,四是健康的人一般都是适应环境的人。 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的,还有“心理卫生”、“精神卫生”两个概念。   4、《不同时代的不同医学模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医学模式也在演变。5个阶段: ⑴“神灵主义”阶段。 ⑵“自然哲学”阶段。 ⑶“机械论”阶段。 ⑷“生物医学”阶段。 ⑸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生物—心理—社会”阶段。   5、《六不找》 近几年,不少人渐渐悟出这样的道理或产生这样的现象:遇上了烦恼的事, 一是不去找单位的支部书记。 二是不找单位的同事。 三是不愿找好友。 四是不找父母。 五是不找子女。 六是不愿再去找姊妹。 找谁?找专业的、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与他们沟通,对他们宣泄;他们不但能帮助解决心理问题,还会给个人的隐私保密。   6、《心理弱点》 心理弱点不是心理疾病。属于人格发展的问题。 如爱听表扬的话(即使表扬得不符合事实)、过于认真、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讲究卫生(洁癖)、过于谦虚、过于虚荣、好大喜功、好为人师、好出风头、封建式嫉妒、求全、攀比、无自知之明、“拉不出圈门”等表现。 “心理弱点”与“心理问题”之间无明确的标准;健康—弱点—问题—障碍—神经症—精神病之间,也无绝对的界限。   7、《心理问题》 截止目前,对“心理疾病”也是还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科学的表述。有的用“心理问题”囊括所有的“心理疾病”;有的把“心理疾病”由轻到重作这样的排列,即“心理冲突”(指平常因某事心理有点疙瘩,一时困惑、想不通、不适)—“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病”。 8、《心理障碍》 又叫“人格障碍”、“病态人格”、“变态人格”、“人格异常”、“类病态人格”等。指人格在发育、发展过程中,因为内、外因素刺激,与常态人格模式有较大差异,明显偏离正常轨道,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社交和职业功能,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生活,这样的状态。有14种类型的人格缺陷。 ⑴“偏执型”。 ⑵“分裂样型”。 ⑶“强迫型”。 ⑷“癔病型”。 ⑸“自恋型”。 ⑹“依赖型”。 ⑺“情感型”。 ⑻“边缘型”。 ⑼“环性人格”。 ⑽“焦虑性人格”。 ⑾“回避型”。 ⑿“被动攻击型”。 ⒀“冲动型”。 ⒁“反社会型”。 “人格障碍”主要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出了问题(所以可只用心理咨询治疗)。   9、《神经症》 全名“神经官能综合症”。精神活动的能力受到削弱或有些紊乱,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但没有严重、持久的损害。有7种亚型。 ⑴“神经衰弱”。 ⑵“恐怖症”。 ⑶“强迫症”。 ⑷“焦虑症”。 ⑸“抑郁症”。 ⑹“疑病症”。 ⑺“歇斯底里症”。 “神经症”主要是机体功能发生了故障,“自我”有点失控,“本我”有时做主(所以是主要用心理咨询治疗)。   10、《精神病》 脑功能明显紊乱,精神活动的完整性、统一性遭到破坏,即大脑发生器质性病变。自知力丧失,多无病痛感,并不认为自己有此病。4种: ⑴“精神分裂症”。 ⑵“情感性精神症”。 ⑶“自闭症”。 ⑷“精神发育迟滞症”。 “精神病”主要是大脑器质产生了病变,“自我”、“超我”全失控,“本我”基本做主(所以是主要用药物治疗)。   11、《性心理偏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统道德的被冲击,好多的性心理疾病将被认定不是疾病;所以笔者倾向“偏移”、“偏离”、“变态”、“畸形”的一些提法。 ⑴“性变态”。 ⑵“性功能障碍”。   12、《心身疾病》 又叫“心理生理疾患”。即使不是完全,至少是部分的由心理与社会因素引起的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主要是受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的一组疾病。 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病”、“神经性咳嗽”、“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特发性耳聋病”、“美尼尔氏综合症”、 “帕金森病”、“神经性皮炎”、“糖尿病”、“癌症”、“更年期综合症”、“离退休综合症”、“老年性痴呆症”、“青光眼病”、“偏头痛”与“肌紧张性头痛”等20种,此外像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和月经紊乱等也与心理因素有关。   13、《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 主要是如下五个方面: ⑴社会“应激源”。 ⑵来自自然界不可抗力、社会意外飞来横祸和非正常死亡的打击。 ⑶胎儿发育不全、婴儿大脑受损。 ⑷“潜意识”里的“本我”有时私欲太过。 ⑸生理经历的每个阶段,都有来自体内的“应激源”因素。   14、《对心理紧张控制的一些原则和做法》 一是最好能消除“应激源”。 二是回避(发生之前有准备或提前避开下一次的发生)或逃避(中途离开)斗争的场面。 三是改变恶劣环境。 四是改变对事物和自身的认知评价。 五是培养健康的性格、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 六是提高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和适应应对能力。 七是适当运动、娱乐,转移或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八是积极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 九是采用一些积极和中性的自我防御机制。 十是求助于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治疗,这是消除心理紧张最好的办法。 十一是如需要,可适当采取药物的辅助治疗。 等等。   15、《积极的心理防御方法》 ⑴“吾日三省吾身”。 ⑵“积极定向应付”。 ⑶“积极转移”。 ⑷“幽默”。 ⑸“宽容” ⑹“恻隐”。 ⑺“宣泄”。 ⑻“沉默”。 ⑼“利他”。 ⑽“补偿”。 ⑾ “认同”。 ⑿“理智化”。 ⒀“换位思维”。 ⒁“隔离”。 ⒂“自慰”。 ⒃“笑颜效应”。 ⒄积极“自我暗示”。 ⒅“以直报怨”。 ⒆“升华”。 ⒇“激流勇退”。 (21)善于清除“精神垃圾”(也叫“心理垃圾”)。   16、《中性的心理防御方法》 共37种: “呼天抢地喊爹妈”。 “祈祷”。 “自言自语”。 “保持距离”。 “善意的谎言”。 “合理化效应”(即“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 “失去—舍弃效应”。 “塞翁失马效应”。 “自欺”。 “自我陶醉”。 “自怜”。 “自责”。 “幻想”。 “赎罪”。 “发泄”。 “躯体化”。 “与权威认同”。 “但是、不是效应”。 “抑制”。 “潜抑”。 “后怕”。 “否认”。 “趋众”。 “无事忙”。 “美化过去”。 “原始理想化”。 “忏悔”。 “抵消”。 “倒退”。 “内射”(“仿同”)。 “缄默”。 “美人像效应”。 “不在于有没有,在于信不信”。 “有效无效,责任尽到”。 “移情”。 “祥林嫂效应”。 “阿q精神”。   17、《消极的心理防御方法》 共25种: “光晕效应”。 “标签效应”。 “定势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逆反”。 “投射”(多为“外射”)。 “投射性认同”。 “歪曲”。 “被动攻击”。 “消极转移”。 “消极定向应付”。 “抱怨”。 “攀比”。 “过敏性推卸”。 “过敏性防御”。 “敏感猜疑”。 “退缩自闭”。 “固着”。 “冷漠”。 “迁怒”。 “借刀杀人”。 “先斩后奏”。 “自暴自弃”。 “自欺欺人”。   18、《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心理防御方法》 ⑴用冒险来对抗恐惧。 ⑵蛮干(攻击)——“意气用事”,直接指向,不顾后果。 ⑶自杀、自伤——自己虽然解脱,却给亲人带来永久的心理创伤。 ⑷物质滥用——如吸毒,过度吸烟,酗酒等。 郑州五中心理信箱 ljtzz5z@sian.com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俊涛老师


联系我们 | 站点导航 | 郑州五高2024招生微信群
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地址:郑州市南四环与明珠路交叉口 邮编:450061 高中招生学籍电话:0371-61773783 高中校外联络电话:0371-66322900
郑州市第五初级中学地址:郑州市管城区南关街3号 邮编:450099 初中招生学籍电话:0371-66922976 初中校外联络电话:0371-66323968
©2003-2023 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豫ICP备2023019966号-1 教育专项备案:2010010030043 郑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