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发展>教师随笔教师随笔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六年“青椒”变“甘草”

日期:2019-11-27   责编:教师发展处   阅读量:1779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六年“青椒”变“甘草”

             ——读《给父母的建议》及《祛魅与祛蔽》有感

            郑州市第五中学     张文娜

          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拿破仑

     一、怼系“青椒”符

               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

                                                                                                                           ——苏霍姆林斯基

      “青椒”,青年教师的简称。但我这个“青椒”还是最辣的“朝天椒”。学生戏称“娜怼怼”。初出茅庐入教职,唯恐学生不把我当老师对待,不小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学生极其严厉,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在批评学生时“怒发冲冠”过,“目眦尽裂”过,拍过桌子,还亲手把一米长的尺子摔成好几段。事后学生还把尺子粘好送给我,说:“这是你暴躁的象征”。前几年做班主任案上的书尽是《班主任兵法》之类,成天与学生斗智斗勇,竟然也不亦乐乎。

        如若没有突然意外怀孕,或许性格还是超爆麻辣味儿的。日本作家伊本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除了自己原生家庭的教育方法,大学里接触到现在已经飘然远逝的教育理论,我脑海中关于如何做父母的知识所剩无几。但我一直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班里的孩子有着某种共性的关联。既然胸中无沟壑就要出去见识别人的山川。苏霍姆林斯基《给父母的建议》适时出现,细细阅完,前面是阵阵暖意,如孤身大海漂泊的小船突然看见灯塔。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在乌克兰一所普通的农村十年制学校——帕甫雷什中学工作了33年,从1948年开始担任这个学校的校长,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自己的心血和全部生活献给了地球上最光辉的事业——教育,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他在书中写道:“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探求这种智慧”。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在强调家庭关系对孩子的重大影响,他本人是个非常模范的丈夫也是一个模范的父亲,他十分推崇周围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他经常用村子里的外科医生,尼古拉同妻子的关系来启发,教育家长们。尼古拉夫妇有6个孩子,每当做完手术回家,妻子总是准备好一切,叫他休息。妻子说,世界上没有比你的工作更辛苦的了。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这个医生每天早晨,悄悄起床,到花园里剪下一朵玫瑰花,蹑手蹑脚的走到卧室,插到妻子床边小木桌上木质的花瓶里。这个花瓶是在她婚后第一年里,亲手为妻子雕刷的,妻子似睡非睡,在朦胧中听到丈夫轻轻的脚步声,闻到浓郁的花香,觉得非常幸福。后来医生就在自己的地里,盖了一个专门养花的小温室,这样可以天天给妻子献上一朵玫瑰花。几年过去了,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长大了,孩子们与父亲一同早起,到花园里剪下一朵花,于是花瓶里就出现了两朵花三朵花四朵花五朵花,六朵花七朵花。

       后来医生去世了,6个孩子也长大成人了,四散到各地去工作,可是每逢星期日那天,他们总要从很远的地方赶回来向母亲祝福,并在母亲的花瓶里,插上七朵鲜艳的红玫瑰花,其中一朵是代表父亲插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很多场合多次提到这个故事,因为他的生活反映了人类精神的完美,人类的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灵健康真诚,心地温和善良,相信人的美好。像苏霍姆林斯基《给父母的建议》中提到的“玫瑰的故事”或许很多家庭很难做到。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心向往之,力所尽之;力所尽之,必能至之”或许每个人不必要做的像尼古拉夫妇一样,但是如果家庭充满爱,就能解决很多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教育问题。

         慢慢看完,渐觉不安,甚至脊背发凉。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爱”“劳动”“诚实”,他提到:“如果孩子因为惩罚而常常受到恐惧、痛苦、羞辱的折磨,他内在的、天赋的自我教育力量就会渐渐衰弱。惩罚越多、越残酷,自我教育的力量就越小”。而我这个“怼系”的班主任又该如何自处?见的家长越多就会一眼就看出家长身上的长处和局限,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更有问题的学生家长。那么,将来的某天,我在自己孩子的班主任面前又是怎样的形象?越多的看到学生家长身上的局限,我整个人就会越局促,因为这些家长根本不自知自己身上的问题。电视剧《小欢喜》的热播,也在让很多人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方一帆的家庭给予其无限的安全感,宋倩超边界“为你好”的掌控欲最终让乔英子崩溃到抑郁。一幢楼的三层,我们的家庭属于哪一层?而如若是问题家庭带给孩子无限的伤痛,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和这些问题学生相处?他们不同样是受害者吗?每一个来到世界上的孩子都是天使,到底是什么使其变成了学校的问题学生?而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一味的怼系“青椒”开始在我身上慢慢转变,学生也在周记中提到“文娜到底怎么了?日常怼消失还每天给我们露嘴大白牙还挺不适应。”

二、温和理性“甘草”符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每个人其实都是“乡巴佬”,因为人总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这不仅仅是一种倾向,更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客观境况。谁能彻底摆脱个人的眼光和标准呢?所以,无论怎样追求超脱、公正与合理,都难以免却自我的虚幻与偏狭。

                                                                                                                                                ——余党绪

        去年研究生论文写作期间,为完善资料,买了一大摞有关“批判性思维”的书籍。当初选题也是认为,不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是工作中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思维的不同。学科的成长自然而然会带动班级管理方式与方法的转变。而《祛魅与祛蔽》一书就是余党绪老师多年倡导在语文学科中推动批判性思维的论文合集。里面不仅有其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还有上课实录,整本书的阅读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会不断的审视自己“还可以这样想问题?”“这样的问题很有意思!”。而批判性思维讲究“多元”“理性”“温和”,而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

        以往班级问题的方式是:问题出来之后,找到学生,开始程序化的问学生到底怎么回事,而此时我虽然在听,但已经基本判定为学生自己在找免受惩罚的借口和理由。愤怒的情绪已经控制我,虽然在学生面前云淡风轻,但对于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有更多的理由来反驳,只不过出于礼貌,得听学生把话说完。如果学生认错态度诚恳,不是为了逃避接下来的狂风暴雨而刻意躲避,那么我会结合学生平常表现对其进行接下来的处理。但可惜的是,很多学生,都是在找自己以外的理由试图逃避什么。而我在遇到余党绪老师之前,很少会思考:学生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我开始“全景模式”的来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已经不太信任老师如果坦诚地面对所有过错会得到谅解,相反,如果把事情最真实一面展现给外人,会降低的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这里的老师和学生是彼此对立,互相不信任。而在教育中有一个定理:

       先有师生关系,再有学习。

      如果没有一个老师和学生相互信任的关系,即使学生处在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也是微不足道。

“批判性思维”本身是一种通过学科提升的思维模式,但是在接触和改变自己过程中这种思维模式也在深深地影响班级管理。“多元、理性、温和”是一直回响在我脑中的词汇。而在自己改变之后,学生也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让自己和学生站在一起,感同身受。这样之后,宿舍扣分、迟到、不交作业的问题,多元的看待,理性的分析,温和的解决。

      不要试图去掩盖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藏不住的。特别是面对一群蓬勃昂扬的学生。

        三、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我等传道济世的心愿无穷无尽,就像刚刚升起的红日,喷薄而出,蒸蒸向上。

——译《南京大学校歌》

       从教六年,开始七年之痒。其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无声的变化着我。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我可能是一位暴躁的“青椒”妈妈,无法“温和、理性、多元”的面对将要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是老天突然赋予我“妈妈”的身份,或许我也不会思考这些,在暴躁“青椒”的路上变成苛刻的夕阳红“老椒”。如果没有见过那么多原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或许我也不会在意自己的家庭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如果不是学校的信任,让我带重点班,我也不会见识到厉害的学生后面有更厉害的学生家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面对林林总总的书籍与不断爆发的新或旧的问题,对教育这份职业的向往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而渐渐把自己的思想磨成利剑,才能使自己强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心向往之,力所尽之;力所尽之,必能至之”。



联系我们 | 站点导航 | 郑州五高2024招生微信群
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地址:郑州市南四环与明珠路交叉口 邮编:450061 高中招生学籍电话:0371-61773783 高中校外联络电话:0371-66322900
郑州市第五初级中学地址:郑州市管城区南关街3号 邮编:450099 初中招生学籍电话:0371-66922976 初中校外联络电话:0371-66323968
©2003-2023 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豫ICP备2023019966号-1 教育专项备案:2010010030043 郑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