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一壶月光下酒
温一壶月光下酒
----读林清玄散文
语文组:王洪涛
那一年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很是火了一阵。去年,林清玄不幸去世了,书店里林清玄的书忽然一下子火了。其实也很难免。往往过去了,人们才能明白它的价值之所在。
第一次让我注意到林清玄,是在2011年郑州市第二次质量检查考试,那年的阅读理解,出了一篇《行走的肉羹》,我忽然发现林清玄的文章居然这么有生活情趣。这篇文章是回忆小时候。他的父亲从很远的地方费了很大的劲,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锅美味的肉羹。 文章的语言很朴实,但表现出父亲对孩子那种无微不至的爱。林清玄不止一次的说,他的父母都是很善于表达情感的。我当时都想是多么幸福的孩子啊。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林清玄的散文。当时书店里卖的书并不多。但还是看到了一些。开始感受到这样一个世外高人的美妙的文章。他说,我们被外界的牵动就犹如对空中的撒网。必然是空手而出,空手而回,只是感到人回突然空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罢了。这种感悟让我佩服。我当时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对世界大彻大悟的人才能写出的文章啊!我的心目中,林清玄一定是位看上去儒雅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直到前年的一次,中央电视台《开讲了》节目。撒贝宁请林清玄作演讲,我才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个超凡脱俗的文人,居然是一个又瘦又小的老头,不禁哑然失笑。忽然明白过来。这才是真正的作家,既出世又入世。
林清玄的散文,我喜欢的很多。比如说他的那篇《悬崖边的树》。就是回忆自己上中学时的一些生活,在这样的文章当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老师,看到已为老师的自己。每当看到一个好学生时的兴奋,感到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我不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没有像林清玄那样的文学天才,但我想一定会像他的王雨苍老师那样,尽可能的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他写道:“成为作家的梦想,是我在高中生活中犹如大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至于没顶,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做上父母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服务的方向。”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就像在最陡峭的悬崖边长的那棵翠绿的大树。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这也是我的职业目标。
林清玄的散文涉猎的内容非常的广,但大多的是对往事的回忆,对生活的感悟,他回忆他在小学一年级时养过的一只小松鼠。回忆松鼠被他捡拾救活,最后在自己的手中死亡的一个过程。他感受到:与动物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不能改变的命运,完全是不能直接推动我们前行,使我们一层一层的历经欢喜与哀伤,这种感悟着实深刻。在林清玄的散文当中,这种意味随处可见。他的《以水为师》的这篇文章。更是表现出人生的大彻大悟。佛家思想,道家思想,都有表现。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可是要攻破坚强的事物,没有一样能够胜过水。可以说,人生的哲学也是水的哲学,也是守柔的哲学。正像他说的,守柔则刚。这是道德经里面的观点。《家家有清风明月》这篇文章更是如此。就像他说的那样,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时候得自于看起来无甚意义的事情,例如对情爱和知友的缅怀,例如有人忽然给了我们一杯清茶,例如忽然在小路上听到水果店传来一段喜欢的乐曲,例如在书上读到了一首动人的诗歌等等等等,总的说来,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犹如在阴云中突然阳光显露,彩虹当空,这些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是在一座岛中看到了琼楼玉宇,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心扉的突然洞开,来自于成龙,来自于友情。人生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的确,到了中年的人往往生活得如一团乱麻,但心灵的宁静才能够获得生活的从容。
作为一个台湾人,林清玄对大陆的感情和其他出身大陆作家没有什么两样。他的《红心番薯》一篇文章,就充满了这种对大陆的眷恋。他吃到番薯就想到台湾的样子真像红心的番薯,而大陆的样子就是一个大的芋头。芋头和番薯本来就是极其相似的植物,没有什么两样。东北飘雪的故乡也有红心的番薯,在台湾的土地上也有着香甜的芋头。番薯虽然卑微,但它连接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里吐着新芽。
合上书本,脑子里还是那些句子。儿子问我,爸爸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篇文章,哪个句子,我想了想,说:温一壶月光下酒。把月光放在酒壶里温着。也许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